• 乳癌

  • 乳癌全方位疾病預防健康網絡:治療與末段預防

    乳癌防治不僅止於健康促進與篩檢,更需要跨專業整合的治療策略,以降低晚期乳癌致死率。

    • 多模態評估後導入治療決策
    • 透過影像特徵、液態活檢(Exosome、CTC)、分子分型等資訊整合,針對不同乳癌亞型制定個別化治療計畫。
    • 主要治療模式包含
      • 手術治療:切除病灶、乳房重建。
      • 化學治療:依據腫瘤分期與基因表現選擇藥物。
      • 放射治療:局部控制、降低復發。
      • 標靶藥物:針對HER2、PI3K、CDK4/6等分子作用靶點。
      • 免疫療法:提升體內免疫系統對癌細胞的辨識與清除能力。
      • 基因編輯(如CRISPR):新興策略,未來可能用於調控腫瘤生長機制。
    • 治療反應監測與調整,持續追蹤治療效果,動態調整方案。整合AI與數據預測模型,提升預後判斷精確度。

  • 大腸癌

  • Section image

    精準大腸癌治療

    • 在大腸癌的「末段預防」階段,進入疾病後期後,強調的是精準治療與照護管理。依據腫瘤的分子特徵(如微衛星不穩定性、染色體不穩定性、CpG島甲基化表現型等)進行個人化分型治療,包括標靶治療、化學治療、免疫治療與放射治療等多元策略,並可輔以微創與機器人手術技術,提高治療精準度與生活品質。

  • 慢性病

  • Section image

    糖尿病個人化營養影響因子

    • 糖尿病罹病風險受到包含環境因素(如飲食習慣與生活型態)、個人的基因背景與代謝狀態,以及腸道微生物組的組成、基因體學、代謝體學、表觀遺傳學等多元、多層次、多重因素交互影響。這些因素共同決定每個人對營養與治療的反應。疾病控制效果與生活品質需仰賴個人化糖尿病營養策略。